《浮金亭戏作》
发布时间:2022-03-02 16:52:25 点击次数:17 文章作者:
——宋·苏东坡五言诗题。全诗为:“昔与徐使君,共赏钱塘春。爱此小天竺,时来中圣人。松如迁客老,酒似使君醇。系舟藤城下,弄月镡江滨。江月夜夜好,山云朝朝新。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我子乃散材,有如木囷轮。二老白接篱,两郎乌角巾。醉卧松石下,扶归江上津。浮桥半投水,揭此碧粼粼。”周雄《赏苏东坡〈浮金亭戏作〉及藤县咏东坡趣诗联》:大文豪苏东坡少怀壮志,诗清新豪健,独具一格,开豪放一派,但在新旧党争激烈斗争之际,动摇期间,屡遭贬谪。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从惠州再次被贬儋州(海南岛),与幼子苏过、弟苏辙兄弟叔侄相会在藤州(藤县)江月楼,留下广传后世的《浮金亭戏作》等诗。北宋元符三年(1101年),东坡先生获赦北归亦寓藤州。这是东坡先生再次被贬途中的感怀之作。用“戏作”作题,有“历经苍海曾为水”之意。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越过千年时空看见和感受到苏东坡当年在藤县的足迹与心境。当年官场失意,再次被贬的东坡先生来到古藤州,想起自己曾经“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矢志收复中原的逸怀浩气、豪迈奋发的性情,面对遇受流放天涯海角的现实,在浮金亭凭高远眺,品味“大江东去”的浔江,心里自然会萌生千情万绪的感慨。“戏作”诗是从回忆中开始的。当时的藤州太守徐畴元的热情款待,使东坡更深切地体悟到了世情的冷与热。此情此景,不禁使他回忆起“昔与徐使君,共赏钱塘春”真挚深厚的友情来。东坡被贬天涯海角蛮荒之地,途中前路茫茫、艰难险阻,在藤州却遇好友,且深情依旧,加上眼前秀丽的景物,自然能减少凄凉幽邃的受贬之痛。于是苏东坡“爱此小天竺,时来中圣人”,把藤州当作理想的佛界,徐太守比为圣人,也不足为怪了。看来北宋时藤县的父母官徐太守非观颜察色、趋势附庸之流也,至少他面对自己昔日的老友,再贬之官苏东坡没有冷待。使东坡先生在回忆友情和向往美好景界中,触景生情喟叹道“松如迁客老,酒似使君醇”的应景诗句来。不错,眼前的老松使先生想起自已六十多岁还被贬的凄凉晚景,但是徐使君的美酒却暂时缓解了贬途之苦。友情与醇酒的芳香使苏东坡和太守同在浮金亭下晒脱放达,“系舟藤城下,弄月镡江滨。”“弄明镡江津”的“弄”字很有意味,引人浮想联翩起东坡和徐太守在浮金亭、江月中众多欢乐的情景。他们遛连忘返,忘记了光阴,暂且忘却了心灵之痛,游玩到江上升明月时,苏东坡的心情早已开朗,抛却了流放之痛,留恋起藤州美丽的景色,泛舟碧水青山之间,弄月江滨,更贪心到愿藤州“江月夜夜好,山云朝朝新”来。当年徐太守及其子徐瑞常盛情接待东坡先生一行。但作为再贬之官,东坡先生把自己的幼子与徐瑞常相比,萌生了自卑感:“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我子乃散材,有如木囷轮。”把太守之子喻为麒麟,自己之子说成是只能装谷的谷仓,其实东坡言外之意对儿子厚望还是意味深长的。“二老白接篱,两郎乌角巾。”苏东坡和徐太守在浮金亭附近鲜花盛开,香气扑鼻的篱笆边,观赏身旁大江东去、色彩绚丽的景致,看到儿郎友好相处,心情自然宽慰。最后,他们又对酒当歌,心满意足的“醉卧松石下,扶归江上津。”古代虽然陆路交通不发达,但浔江、北流河是宋代通往交趾的重要交通要津,是史上有名的“水上丝绸之路”,所以浮金亭下的江面有“浮桥半投水,揭此碧粼粼”的独特景色也不为奇了。隋唐时开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广西的第一个进士李尧臣出在唐太宗贞观七年(633)的藤州。可见古藤州开蛮之早,邑人读书风之盛,不缺出类拔萃的文人墨客。藤县古代诗人怀念苏学士两临藤州,写了不少好诗。清代苏时学的“自有藤江月,先生到始知。艰难方遇弟,游览尚乎几”诗句,自然是应对东坡先生他乡遇知故“酒似使君醇”、“江月夜夜好”句,一并赞颂苏东坡受贬寓藤州时,与徐使君叙友情不改,为藤州添光,安抚先生即便受到贬谪,在藤州人的盛情款待下,且把流放当旅游,不用在乎遇受再次贬谪的佳句。陈僴的“江清月白四窗秋,曾记苏秦到此游。南国逐臣帷纵酒,西风怀古独登楼。”把东坡客寓藤州,其门生秦少游客殒光华亭,“西风吹泪古藤州。”的憾事也一概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