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金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7:42 点击次数:97 文章作者:
——圆形的铜钱。圜,通“环”。金:春秋战国以至秦汉时代指铜。金属制品的总称。圜金钱至今未发现金质,而只有铜质。春秋战国时期四大货币体系中的圜钱体系,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体型较大,圆孔,孔无廓边。名曰铢重一两二十,铢重一两四十,铢系环,宝之义,它的直径在37-40毫米,重10-16克,约各秦制一两。秦国是战国时期列国中最先使用铢两制的国家。一两等于24铢。秦国还铸有半圜金,从出土资料证实,是秦国货币。同时期,赵国的圜金,面文“蔺”,地名,今山西省离石县西,为赵邑。“离石”圜金,面文纪地名,今山西省离石县。离石圜钱:后图为离石收藏爱好者吴杰才、吴满有父子俩收藏。父子著有《山西离石历代货币》一书,即将于2010年国庆出版。战国“离石”圜钱,直径35.5mm,此泉战国圜钱中最为名贵者,极珍罕,极美品,难得。圜钱面有“离石”,圆形圆孔,面或有外郭,背部平素,一般钱径3.5、孔径0.7-0.9厘米,重10.6克,极少见。离石,见《史记·赵世家》,在今山西离石境,其地最后入秦,据云梦秦简《编年记》:秦昭王二十六年攻“离石”,在公元前281年。(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魏国是圜釜铸造量最大的,有“共”、“济阴”,还有带记重的,前二字至今没有定论的释读,不解何义。是重量单位,也是货币单位,相当于秦制一两,另有,半圜。其中,垣、共、长垣一釿、共屯赤金为魏国货币,东周、西周为两周公国的货币。燕国的方孔圆钱有一化、明化、明四等。秦国专用圜钱是早期的圜钱为圆孔,史书上“共屯赤金”,赤金一词,是专指红铜钱。人们称之为“先秦半两”,又称“战国半两”。一般是以先秦公元前220年以前的半两为战国半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0年以后半两称为“秦半两”。战国秦半两的始铸时间不详,早期铸工原始、粗糙,钱体厚肉大样多畸形,穿口不规整,似圆非圆;内孔不方正,背穿细小;多有流铜,钱缘上残留有浇铸荐痕。钱文高凸、古朴,呈隐起伏称之为隐起文,行笔粗放而不规范,似一刀而就,尤其古挫苍莽之致。这又称为“原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