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文化大典 > 金字2字词

金饼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7:43      点击次数:145      文章作者:
——①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金币。形制似柿饼的一种金锭。俗称“柿子金”。也称饼金。是珍贵的黄金上币。面略凸起,有滴铸而就产生的不规则空洞;背为凹下,表面有冰裂纹现象,上有刻划标记。其含金量在98%以上,重量250.4克,即汉制一斤,若按当时比价计算,是品金饼可值万余枚“五铢”铜钱,当时粟米价每石约合70枚钱,而百亩良田的年收入也不过万枚钱而已,由此可知,黄金作为上币是多么的珍贵。兴起于战国时期,盛行于西汉。根据其形态又称麟趾金和马蹄金。后世多有出土。1999年11月2日,西安市一家砖瓦厂在推土机作业时,在该市未央区谭家乡北十里铺东村以南100米处的深土中,推出219枚汉代金饼,每枚重227.6-254.4克。总重量54115.1克。是迄今汉代金饼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绝大多数有戳记、戳印,部分兼有文字、符号等刻铭。非流通货币,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据《文汇报》2000年6月6日报道,陕西省组织一批考古和文物鉴定专家历时半年,多次赴金饼出土现场进行勘察考证,并对这批金饼的形制、称量、戳记及其铸造时代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审慎整理和鉴定。结合文献的记载,专家们认为属非正常性的埋藏所为。有关专家们还发现,这批金饼中凹面打戳的共有182枚,金饼上有戳印的共208枚,戳印绝大多数为方(矩)形,字体为阳刻凸文小篆。1961年,山西太原东太堡汉墓出土5枚西汉金饼,原装在同墓出土的一件铜质量器中,圆饼面径分别为5、5.5、6.3、6.3、6.3厘米,重量分别为250、250,215、245、245克,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40枚金饼。2000年6月,西安北郊一砖厂用推土机挖土用以制砖时,竟被一批汉代金饼卡住履带,许多金饼遭民工哄抢,经过警方收缴,终于追回金饼达219枚之多。最近经专家鉴定,它们分属国家一、二级文物。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对出土金饼进行了鉴定。经测量,出土地点为西安市北郊谭家乡北十里铺东南数百米处,219枚金饼分别出土于相距3.5米、离地面5米的两处窖藏中,其直径约5.67-6.60厘米,平均每枚重约247.11克,总重约54.5公斤,纯度达95%,其表面有“黄、张、马、吉、贝”等姓氏戳记。这批金饼与以往长安城内出土的形制、大小相近,而不同处主要是戳记、戳印和刻画文字、数字的较多。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汉代京城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与衰落。专家经过考证,确认它们为汉代库存之“上币”。根据它们位于汉长城宣平门东5公里处,并结合文献记载推测,西汉末王莽篡汉引起纷乱,绿林起义军攻入皇宫,可能使库存金饼流失而匿藏于城外地下。汉长安城遗址在今西安城西北郊约十公里处,此前在遗址内及其周围还有四次出土,分别有金饼、铜饼、铅饼与陶饼出土。从出土金饼的地点看,属重要遗址与窖藏:(1)196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临潼县秦代栋阳宫遗址里发现八块战国时代的金饼,含金达99%以上,距今已有2100年的历史了。(2)1966年5月讲武殿村西北方向出土5枚。底部内凹,表面隆起不平展,似浇铸时留下的痕迹,内底戳印“∧”形符号。其中一枚变形,从表面观察,原完好,后经锤打变形,并留有明显锤打痕迹。(3)1973年6月叶家寨出土1件。当地农民挖土时在0.80米左右深处发现,形式同上。(4)1975年3月徐家寨南一少年挖水沟时出土2枚。饼造型同上。(5)1974年5月袁家堡大队出土1枚。西汉初期,国势增强,生产发展,长安城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当时长安城周长65公里,立十二门,九条大街,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等三大建筑,规模宏大,还有武库、官衙、楼阁、闾里等住有帝王、皇室、侯将等。商业区主要在城北的东部和西部。据《三辅黄图》记载,当时有九市,市场繁荣,商业发达,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家累万金。上述在长安城遗址内外出土的金饼,定与城内的达官贵人有关。金饼与麟趾金和马蹄金,既是金锭的几种不同的铸造形式,又有一种渊源关系。圆形金饼在战国时期已出现,到秦代沿用,例如陕西省兴平县念流寨和临潼县武家屯曾出土15枚,金饼的造型、大小相同,重量相似。临潼县武家屯管庄东村掘土时发现一件铜釜,内装金饼8枚,在附近农田发现很多去纹瓦当、陶罐、水道、铁铲等战国晚期器物,该村距秦栎阳古城很近,就是秦栎阳古城遗址范围。金饼上面刻的“益两半”、“寅”、“口两字”属秦文字。因此断定上述两批金饼为战国时期至秦代。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多次出土汉以前金饼,如1970年安徽阜阳三湾公社朱大湾出土郢爰(yǐngyuán)25块,同时有金饼17枚,属战国时期。到了汉代,公元前122年冬,汉武帝巡视至雍县(今陕西凤翔)祭祀五帝时捕到了一只白麟,当时被视为“祥瑞”。于是武帝作《白麟之歌》以示庆贺,并把年号改为“元狩”,于是铸“麟趾金”以符祥瑞、以易旧法。麟是古代一种嘴、蹄似牛,身似鱼有鳞片,尾像狮,被称为“麒麟”的怪物,在汉时还不称“麒麟”而称“麟”。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麟趾金”重量一般为一斤。西汉初期,公私铸钱形制不同。据载,元鼎四年(公元119年)悉废郡国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五铢钱,实行钱币由中央统一铸造。上述的金饼形制一样,大小重量相近,成分足,当属上林三官铸造。金甚精好,而形制巧妙。宋人沈括《梦溪笔谈》中也提到汉金饼,“如今乾柿,土人谓之柿子金”,这里所指的就是金饼。《梁书·武陵王纪传》黄金一斤为饼,百饼为簉,至有百簉;银五倍之。金饼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人们用铜、陶仿制金饼,作为冥币,随葬埋入墓内随主人到另一个“世界”去,仍视为贵重币。出土的铜饼、陶饼的墓主都是社会的中下层人物。陕西省博物馆还征集一件铜马蹄金也属冥币,在外地河南省洛阳西郊汉墓、湖南长沙湖桥汉墓、广州南石头西汉墓均出土铜鎏金金饼,与金饼大小相似,造型相同。陶质金饼数量最多,这也是西汉时期大量使用金饼的佐证。1957年在杭州市老和山汉墓出土的陶金饼冥币中刻有“令之金一斤”、“令”、“一斤”,还有1961年5月山西太原市东南郊东太堡西汉墓出土的5枚金饼,其中有一枚刻“令之”(“令之”是“麟趾”的简写字),从这些铭文就知金饼称为麟趾金。②茶叶饼的美称。③比喻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