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敞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7:43 点击次数:70 文章作者:
——①人物名。金日磾(mīdī)的侄孙。字元休,《汉书·金日磾传》赞曰:“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所谓“七世”,并非指金氏,而是指自汉武帝以后,历昭、宣、和、成、哀、平共七帝执政时期,金氏皆代有其人身居要职,出入宫廷。这固然与两汉时期用人重门阀有关,但金氏门庭能历事七帝长盛不衰,更主要的原因却是由开创人金日磾以其忠信笃诚,谦恭谨慎创立威名,其后代又能恪守祖训的结果。金日磾(前134-前86年)有两个儿子金赏和金建。金日磾的弟弟金伦,当初与母亲、哥哥一同降汉,官至黄门郎,不幸早逝。其子安上,宣帝时为侍中,因揭发楚王延寿谋反有功,封都成侯,建章卫尉,身后陪葬杜陵,谥号为“敬”。安上有四个儿子:常、敞、岑、明。皆官居诸曹中郎将。金常曾为光禄大夫。元帝为太子时,金敞为中庶子,很受宠信。元帝即位封他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中郎将、侍中。元帝驾崩时,按惯例,近臣都必须随同梓宫(皇帝灵柩)到陵园中为园郎。太后以金氏世代忠孝,特许金敞留在宫中侍奉成帝。官奉车水衡都尉及卫尉。金敞为人耿直,敢向皇帝讲实话,直言规劝,很受尊敬。病危时,皇帝特派使臣问他身后有何要求,他只提到弟弟金岑,皇帝即封岑为郎,主管接待外宾。金敞之子金涉原官左曹,也晋封侍中并享受乘坐皇帝专用的“绿车”回卫尉舍。皇帝有意让金敞在临终时看到其亲属是何等的受宠。金敞有三个儿子:涉、参、饶。金涉明经典,作风俭朴,声誉很高。成帝时为侍中、骑都尉,领三辅胡越骑。哀帝即位,位奉车都尉,至长信少府。金参出使匈奴,拜中郎将,越骑校尉。金涉有两个儿子:汤、融,皆为侍中、诸曹、将、大夫。其后涉的堂弟金钦(金明之子)为太子门大夫,金岑之子金迁为尚书令。一时兄弟共同执掌朝政。哀帝祖母傅太后崩,金钦让迁主护作办理葬事,升为泰山弘农太守,威名远播。平帝即位,又徵调为大司徒、司直、京兆尹。金钦以家世忠孝为皇帝伴读,成为学友。升为光禄大夫。此后金钦继承了夷侯金常的封爵。当时金当继承了秺侯金赏的封爵,金钦怂恿金当乱上封号、另立宗庙,这一僭越行为引起朝野指责,被人弹劾,金钦畏罪自杀。但朝廷并未深究其余。平帝时,王莽权倾朝野,擅自废立。出于政治需要,对金氏采取拉的方针,金钦死后又封金汤(金涉之子)为都成侯。西汉灭亡,东汉建立,金氏虽未出现显赫人物,但并未退出政治舞台,门阀犹存,官员有继,如东汉末年献帝时,即有金尚、金祎其人。金尚官为兖州刺史,未到任,兖州已被曹操占据,无奈投奔袁术。后来袁术要当皇帝,封他为太尉。他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断然拒绝,后被袁术所害,金祎在曹氏父子羽翼已丰晋为魏王,汉室江山已处在风雨飘摇时,仍眷念大汉,于是趁曹操不在许昌,与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等发动了一场成功希望很小的政变,事败被杀(公元218年)。见“金日磾”。②(1618-1694)明末清初靖江文人。金敞长期在靖江生活,死后葬在靖江北门外。七年之后,他的“共学山居”的同仁们将金敞留下来的诗文进行整理编纂,分成十二卷,由邑人朱凤台校订并捐资刻印,名为《金闇斋先生集》。《四库总目》作《闇斋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李颙为之作序,盛赞其“真理学”、“真气节”。金敞,字廓明,号闇斋,常州武进剡村人。祖德利,父恬默,东林党人,好学笃行。兄金孜,也是饱学之士。金敞少年时即负盛名,朱凤台在序中说金敞,“早年英才,天藻雄角坛坫,大江南北,罕与匹俦,著作累累,几等身矣”。《清史列传》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