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村
发布时间:2022-03-02 16:47:44 点击次数:86 文章作者:
——①行政村名。1.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金村有战国墓出土。距村北一华里的四龙沟内,原为古禅虚寺的遗址,经过历代战乱,早已废弃。金村地处汉魏故城之内,村中文物景点较多,但因无人管理,遭受破坏,保留至今却寥寥无几。平乐镇辖东赵村、象庄村、尤村、翟泉村、金村、上屯村、朱仓村、天皇岭村、张家凹村、丁家沟村、上古村、张盘村、新庄村、后营村、太仓村、马村、刘坡村、东吕庙村、妯娌村。孟津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洛阳北部,黄河之畔。总面积759平方千米。孟津,原名“盟津”,是古代洛阳东北黄河上的重要渡口,是以周武王伐纣在此与诸侯歃血为盟命名的。孟为盟的谐音。金代在孟津渡南口置孟津县。截至2005年12月31日,孟津县辖9个镇、1个乡:城关镇、平乐镇、会盟镇、白鹤镇、麻屯镇、横水镇、朝阳镇、马屯镇、送庄镇;常袋乡。总人口44万人(2003年)。2.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合索乡。3.在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4.在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金村堡之别称。见“金村堡”。5.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塘桥镇。6.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刘街乡。7.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阳镇。2006年,高阳镇辖4个居委会、29个行政村,金村为其中之一村。8.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城关镇。2006年,辖13个行政村、6个虚拟居委会。金村为其中之一村。9.在河南省? HYPERLINK "http://www.xzqh.org/quhua/41hn/16zhoukou.htm"?周口市?扶沟县练寺镇。2006年,练寺镇辖27个行政村,金村为其中之一。10.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曹娥街道。11.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2003年,余杭市村(居)调整时,中泰乡撤销金村、张坞行政村建制,新建枫岭行政村。参见“金家墩村”。12.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下涯镇。2004年前,下涯镇辖下涯居委会、金村等17个行政村。参见“紫金”。13.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桥头镇面积90.60平方公里,人口6.46万人。镇政府驻桥西村。辖2个居民区,金窑村、金村等57个行政村。参见“金瓯”。14.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桥头镇辖2个居委会,金窖村、金村等58个行政村。参见“金瓯”。15.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金星乡。2003年,金星乡辖7个行政村。金星村由原金垄、金村、下垄、浅垟、龙门5个村合并组成,行政村驻原金垄村。参见“金星乡”。16.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陶朱街道。陶朱街道辖金村、城西2个社区、21个行政村。参见“金湾村”。17.在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长乐镇。长乐镇面积204.78平方公里,人口73382人。全镇辖2个居委会、黄金丛村、金村村等126个行政村。政府驻地后街16号。参见“金庭镇”。18.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曹娥街道。参见“金桂苑”。19.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金村乡。为乡政府驻地。2005年9月5日后,金村乡辖11个行政村。参见“金马镇”。20.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湖镇镇。湖镇镇辖2个社区,东金、金村等71个行政村。参见“金岭脚村”。21.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石佛乡辖金村等14个行政村。参见“金岭脚村”。22.在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小梅镇镇政府驻梅三村,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1.21万。辖1个居民区、金村等23个行政村。参见“金乐村”。23.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白竹乡。白竹乡乡政府驻白竹村,面积34.7平方公里,人口0.77万。辖金村等16个行政村。参见“金谷村”。24.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板桥畲族乡。板桥畲族乡乡政府驻板桥村,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0.49万。辖金村等9个行政村。参见“金钟村”。25.在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朱村乡。朱村乡乡政府驻朱村村,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0.68万。辖金山下村、金村等14个行政村。云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云和镇城北路6号。截至2006年底,云和县县政府驻云和镇城北路6号,面积978平方公里。人口11.04万。辖4个镇、8个乡、2个民族乡,6个社区、170个行政村。26.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外舍乡。参见“王金垟村”、“金钟乡”。27.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丹溪乡。丹溪乡乡政府驻茅坪圩,辖金村等10个行政村。面积164.5平方公里,人口14404人。参见“金星村”。28.在广西玉林市容县县底镇。县底镇辖金村等20个行政村。参见“金珠街”。29.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②复姓。日本侵占朝鲜半岛期间,总督府强制朝鲜人用日式名字,将姓氏改为“复姓”,如“金”姓改为“金村”等,强令他们做背弃列祖列宗的不孝子孙。20世纪初的(1910年),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武力胁迫与政治讹诈,迫使大韩帝国签订《韩日合并条约》。条约宣布,韩国皇帝“自愿”将统治权交给日本天皇,日本则保护其宗庙、财产,并将李氏皇族并入日本皇族中,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立总督府为最高统治机构。自此,朝鲜半岛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止,日本殖民朝鲜半岛达36年。在这36年的殖民统治中,日本人采取灭文灭种,消灭朝鲜人的民族意识的残酷统治手段,取消了中学课程朝鲜语教学,完全采用日本学校的课程,禁讲朝鲜语。烧毁二三十万册朝鲜历史、地理、古代民族英雄传记等书籍,查禁有关独立和国家的诞生、民族革命等外国书籍的朝文译本。强令朝鲜民众“参拜”日本神社、“遥拜”日皇宫城。强令朝鲜街道改为日本名。更有甚者,日本人还强制朝鲜人“创氏改姓”,以切断朝鲜民众与过去的最后联系。对于儒教文化圈的民族来说,姓是种族血脉延续的标志。面对如此屈辱,不少朝鲜人选择自杀,或大批流亡到中国东北,以避开改姓。1945年光复后,朝鲜民众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砸掉写着日本名的门牌,恢复原姓氏。日本人没有想到,试图消灭民族意识的做法,只能激发更为强烈的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