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天 球 仪
清乾隆年间(1711-1799)由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天体模型陈设品。或称“金嵌珍珠天球仪”。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部的珍宝馆。高82厘米,重6.071千克。金天球仪用黄金作球体,用珍珠镶嵌成星星。共镶珍珠1330粒,组成368个星座。球体内设有机械装置,可带动球体运行。是皇宫中一件珍贵的陈设品。
珍宝馆面积约220平方米,展出有440多件文物。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有皇帝的印玺,皇后的凤冠、精美的玉器、乾隆皇帝用过的扇子,件件光彩夺目。在展厅的一侧展柜中,摆放着一件乾隆时期的稀世珍宝--金嵌珍珠天球仪。
在中国古代,黄金一直是皇室和贵族才能享用的奢华之物,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而珍宝馆展出的这件金嵌珍珠天球仪,更是乾隆皇帝命令清宫造办处用纯金打造而成,通高82厘米,工艺精湛,极具奢华。
天球仪,又名浑天仪、天体仪,是古代用于观测天体运行的仪器。中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种仪器,用它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以及运动规律。
天球仪的球径约30厘米,由金叶锤打的两个半圆合为一体,接缝处为赤道,球的两端中心为南北极。北极有时辰盘,距赤道23度左右。赤道与黄道相交,相交点为春分、秋分。球外正立的圈为子午圈,球体上饰列星辰,位置分布得十分科学。
据乾隆年间的《仪象考成》记载,天球仪有3垣、28宿、300个星座,3242颗星。采用赤金点翠法,以大小不同的珍珠为星,镶嵌于球面之上并刻有星座的名称。比例恰当,位置准确,反映出中国清代高超的天文科技水平。
天球仪的支架成高脚酒杯状,用9条不同姿态的行龙支撑球体,上为4条头上尾下的腾龙擎住球体,下为头下尾上的倒海翻江的降龙,形成支架稳固球体,中间一龙连结上下部分,成游龙抱柱状。9条行龙采用锤牒法,形成中空的圆雕,龙的表面则以抽丝法形成龙鳞、龙髯、龙睛的纹饰。行龙吞云吐雾,形态生动,细部錾雕精细,栩栩如生。
球仪的基座为圆形珐琅盘底座,通体以细丝盘出缠技花纹,嵌以烧蓝和淡蓝的珐琅釉,以丰富多彩的色调改变了纯金的单调。景泰蓝座足又以四个龙首为形,采用高浮雕法,极富装饰性。底座盘上是奔腾的海水波浪,托盘中心则是指南针。支架的9龙与底盘4龙浑然一体,顾盼有神,与底座内奔涌的海水形成群龙共舞,翻江倒海的宏伟气势,科学的严谨和工艺的浪漫和谐集于一体,珠联璧合,是一件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
众所周知,乾隆是一个热衷于文物收藏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下令清宫造办处制作的玉器、牙雕等奇珍异宝,多得不计其数。那么,他为什么要下令造办处花费重金打造这样一件天球仪呢?这自然要从天文学的起源说起……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可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在中国,到了清代,统治者对西方天文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首先接受这种文化的清朝皇帝是康熙。天文数学的精确与神奇,激发了康熙皇帝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他所著的《康熙大帝》一书中这样写道:在五、六个月的时间里,康熙已经掌握了几何学,能够随时说出他所画的几何图形的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他说,《几何原本》他至少读了二十遍。
康熙皇帝不仅亲自研习西学,还重用精通天文学的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为钦天监,于康熙十三年,也就是1674年,令南怀仁铸造了六件天文仪器置于北京观象台上。中西文化交流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乾隆朝是清代鼎盛时期,同时期欧洲的科学技术也进入大发展阶段。在康熙皇帝的影响下,乾隆也对这种新奇的西方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他更热衷的是繁复华贵的钟表与灵活奇巧的机械玩具。乾隆皇帝还将科技仪器礼制化,著录在册。
这件天球仪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一个是上面的星象应该说引进了西方的星等,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珍珠有大有小,我们可以说上面最大的珍珠象征着天上最亮的1等星。然后依次的往下降,最小的是天上的6等星。由西方引进来的。从这个仪器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特点。
再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外面看是一个天球仪。但是天球仪的球壳里面实际是钟表的机心,在天球仪顶端南部有三个孔。这三个孔放进钥匙之后经过悬拧,天球仪就可以漫漫的旋转。这样就不仅可以看到天球仪是一个天文仪器,还能够生动的看到它不断的旋转,演示出天球仪星象活动的景观。这也是乾隆时期做天球仪的一个新的发展。中国清王朝,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皇帝们对西方知识的兴趣从未减弱,体现出清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精美的金嵌珍珠天球仪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多达1052600多件,占全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为中国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殿堂,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