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个人微信
微博二维码
在线留言
《金典》 黄金新闻 黄金广告 黄金品牌展示 黄金制品展销 黄金实时行情 黄金储备 黄金管理经营 黄金科技 黄金教育 黄金仪器仪表 黄金学术论文发布区 黄金政策法规 黄金历史 黄金考古 黄金博物馆 黄金主题公园 黄金用途 黄金业界 黄金媒介 黄金文字 黄金文化 金属学 黄金资源 黄金矿物 黄金生产 黄金产量 黄金加工鉴定 黄金行业标准 参考资料 合作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金用途 > 摆件

黄金摆件
发布时间:2022-02-08 11:26:53      点击次数:323      文章作者:管理员

u=3924059083,2309622133&fm=224&app=112&f=JPEG.jpg

金银摆件

用金银制作的陈设品。云泉斋(2008年4月9日)《金银摆件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中国的金属工艺最初是从青铜工艺起始的。青铜工艺是金属工艺中众多品种中的一种。中国金银器制造工艺也是金属工艺中众多品种的一种。中国古代金银器富丽堂煌,光彩夺目,千年的黑暗掩盖不了她灿烂的光芒,她既是财富的象征,又是高超技艺和精品艺术的完美凝聚。在中国金银器制造工艺中有一个主枝就是“金银摆件技艺”。金银摆件技艺正是中国金银器制造工艺中最典雅华贵,最完美成熟的技艺。要想了解金银摆件技艺的起源、传承和创新,就必须首先搞清中国金银器的起源、传承和创新,因为金银摆件技艺就包含于中国金银器制造工艺之中。

关于金银摆件技艺的起源和传承: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之后,进入了铜锡合金制作青铜器的青铜工艺时代。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古朴庄重,精美典雅。青铜工艺,是中国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第一个光辉灿烂的历史时期。而中国古代金银器制造工艺正是由青铜工艺发展衍生而来的。

1.中国金银器制造工艺起源于商周时代。我国商代就有了青铜器的制造,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到了周朝,青铜工艺已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的祖先运用高超的冶炼浇铸技术和雕凿刻花技术,制造出了花纹精美的食器、酒器、烹饪器、编钟乐器和青铜兵器。随着青铜器装饰技艺的发展,又产生了“错金银”“鎏金”“贴金”“裹金”等等金银工艺。我国古代制造金银器的历史是很早的,对金银这两种贵金属的认识和使用也是很早的。据古书《禹贡》记载,有所谓“唯金三品”之说。古时把金银铜并列为金属三品。殷墟武官村大墓曾出土有环状金片;西周古墓出土的条形、圆形、人字形、三角形等金片,以及包在铜胎上的金泡和金兽面;寿县春秋蔡候墓出土的圆形或长方形金叶,表面还压有花纹;战国时期更出现了错金器。足见制金技术已逐步提高了。制银工艺在战国时期也发展起来了,除与金丝合用作为“金银错”外,还单纯用金银制作器皿和工艺品,如随县出土的金杯、金盏;辉县固围村出土的缕花银片,以及银制小人等。由此可见,在商周时代,我国已产生了初级金银器制造工艺。据《史记·孝武本纪》中记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则海中蓬菜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这反映了金银器在汉代的使用,不只是为了满足奢侈生活的需要,而且还认为具有延年益寿,封禅成仙的迷信含义。在《太平广记》中记载有汉光武皇后弟郭况“累金数亿,家童四百人,以金为器皿,铸冶之声,彻于都鄙。”足见当时贵族制造金银器皿的风气很盛。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的单流银盒和铜胎鎏金的长信宫灯,在地下埋藏了二千多年,但至今仍然闪闪发光,光彩照人。长信宫灯其做工之精美,构思之巧妙充分显示出我国汉代金银器工匠高超的制作技艺。长沙五里牌和五一街的东汉墓出土的银碗,银调羹等都制作极其精致,足见当时金银器制造工艺水平之高。

2.中国金银器制造工艺兴盛于汉唐时代。在春秋战国未期和汉代初期,我国错金银工艺已发展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西汉时期的香炉是错金银工艺的代表之作,上面错金银的线条纹路,清新自然,体现了流动的美感,既有几何图案的严谨,又有无穷变化的清新活泼。在汉武帝时期,由于张骞通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西方的金银器和金银制造工艺涌入中国,受波斯、罗马、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金银器制造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特完美的生产制造工艺。至此,我国古代金银器制造工艺已完全脱离青铜工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1980年江苏邗江县甘泉汉墓出土了大批的黄金首饰,其中有金胜七件,制作甚为精美,有一对金胜重七克,由两个相对的三角形和圆形组成,圆形凸起如球面,圆心用掐丝镶嵌绿松石,外有小金珠组成一圈联珠纹。小金珠的多面反光,形成金碧辉煌的效果。1966年曾在西安南郊沙坡出土汉代小金灶一枚,上有“日利”二字,器物只有指尖大小,但灶上釜中的米粒却历历可数,制作极为精巧。1965年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是一件杰出的金银工艺品。车饰长26.5厘米,径3.6厘米。竹管状,表面有凸起的轮节,使车饰分为四段。用金银装饰以狩猎为主题的花纹,并嵌有圆形和菱形的绿松石,装饰精巧,色彩华美,动物形象刻划得十分生动灵巧。这件金银错铜摆件充分反映了汉代金银错工艺的卓越成就。

到了唐代,中国金银器工艺,发展到了璀璨多姿,华丽精美的高峰。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已分为“官作”和“行作”两种。“官作”就是官府的金银器制造行业,属少府监中尚署直属的“金银作坊院”;“行作”就是金银行业工匠所作,即为民间经营。白居易诗:“银生楚山曲,舍生鄱溪滨,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辛苦,披砂复凿石,矻矻无冬春”。以出土文物和诗句相印证,可以推测古代金银的制作最早发源于我国南方。当时的扬州就是金银器的重要产地。唐代的宫廷和民间都盛行金银首饰和金银器皿。金银器已经普遍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当时全国有金坑、金场十四处,银场五十六处。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产银地有陕州(今河南郏县),宣州(今安徽宣城),润州(今江苏镇江),饶州(今江西鄱阳)、衢州(今淅江衢县)、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处。唐代金银器的制作方法很多。据《唐六典》记载,金的加工方法就有十四种,即销金、柏金、织金、砑金、披金、泥金、镂金、捻金、戗金、圈金、贴金、嵌金、裹金等。从出土器物中可能看到,唐代金银器制造技艺主要是采用锤打法,同时运用了切削、抛光、焊接、刻凿、铆、镀等多种生产技艺,唐代晚期金银制造工艺已完全成熟。唐代工匠采用的这些古老的制造技艺和生产方法,至今仍然被我们现代的工匠艺师们采用,江都的老艺人和青年艺师在制作金银摆件时就完全运用了这些传统的生产方法。唐代金银器的用途,主要是为了向皇室作贡品。《旧唐书、文宗本记》明文规定:“敕应道诸进奉内库四节及降诞,进奉金花银器”。据记载,在一年四节和皇帝的生日,各地官员所贡金银器的数量大得惊人。唐朝文宗时,淮南节度使王播一次进奉“大小银碗三千四百枚”。这个淮南节度使就是扬州节度使(见《旧唐书?王播传》)而唐代皇室利用这些贡品又作为功臣的赏赐,或作为对外交往的礼物。在唐代的长安,东西两市就有许多金银商店,称为金银铺,金银行或金肆,交引铺等。而当时的扬州,则已成为金银的贸易中心。唐代的金银器,建国以来出土甚多,大体以陕西西安(即当时首都长安)为中心。1987年,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银器。其中有一套金银制作的宝函,共八件,一层套一层,最里面是一个纯金制做的小塔,金塔小巧玲珑,金碧辉煌。打开金塔以后发现里面供奉着一段白玉做成的释迦边牟尼佛祖的手指,这是一个仿制的舍利子,而真正的佛祖舍利则在地宫的另一个角落发现了。法门寺地宫中还出土了香囊、茶具、双环十二轮鎏金银器仗等许多金银器。法门寺金银器的制造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是唐朝国力强盛的标志。1958年在耀县柳林曾出土碗、盘、碟、托、杯等。1963年西安沙坡出土碗、杯、壶、盒、薰炉等,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大量银器达二百三十件,有碗、盘、盆、壶、罐、锅、盒、薰球等,特别是金银摆件“舞马衔银壶”技艺高超,做工精美,反映了唐玄宗时舞马宴会的盛况。1982年在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了唐代银器九百五十多件。特别是涂金龟负“论语玉烛”是一件奇特的金银摆件,玉烛的座是银龟,背负园筒,上刻龙凤和卷草,并有“论语玉烛”四字。这是罕见的古代行酒令的器具。唐代金银器的造形多种多样:碗,多作六曲,六棱、八曲、八棱。杯多作高足。环耳。银薰炉更是设计精巧的珍贵银器。在唐诗中,有许多咏颂金银器的诗句,如韩愈:“金炉香动螭头暗;李商隐“金障既特设,珠帘亦高褰”。白居易“珠箔银屏逦迤”,李白“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

宋代的金银器以酒具为主要特色。1959年,四川德阳孝泉镇清真寺出土宋代银器117件。有银瓶、银碗、银执壶、银勺、银尊、银杯、银茶托、银博山炉、银薰炉、银盒、银钗、银饰等。银盒盖刻有双孔雀,外饰缠枝花,盒缘用四纹装饰,制作十分精美。

明代的金银器制作更加精美,运用了编、织、盘、辫、码、拱等多种制作技巧。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金冠,是明万历皇帝的金皇冠,是用金丝编织而成,做工极其精细,代表了明代金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江西明益王墓出土的各种金银饰品和制作极其纤巧的亭台楼阁,也都是工艺水平极高的代表作品。更值得赞赏的是明代的“宣德炉”和“景泰蓝”。明宣宗三年,工部为适应宫廷和寺庙作祀祠或薰衣之用的需要,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一批小型铜器,称为宣德炉。用铜数万斤,作为镶嵌的金六百两,银二千多两,采用鎏金、渗金、金屑等方法,合金冶炼、制成青绿、黄褐、古铜等多达六十多种颜色。鎏金色有局部上色,浑金则形成碎玉、雪片、雨点等各种斑点,呈现金属色泽美。其造型多参照古代铜器和瓷器样式,并加以变化创造,丰富多彩。如耳有五十多种,有冲天耳、桥耳、色耳、螭耳、如意耳、环耳、连珠耳等。边有二十多种,有回纹边、放边、百折边等。口有十多种,有平口、侈口、反唇口、卷边口等。足有四十多种,有园足、乳足、马蹄足、象鼻足、环足等。可谓集各式造型之大成。景泰蓝,是明代产生的一种奇特的金属工艺。因为这种工艺起源于景泰年间,使用的釉料多为蓝色,故起名为“景泰蓝”,其真正的学名应为“铜胎掐丝珐琅”。在铜胎上掐丝烧制珐琅。这种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之,如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宝剑,柄上就嵌有珐琅釉料;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也用珐琅作为装饰;日本正仓院收藏的我国唐代的铜镜,镜背花纹就涂饰有各色珐琅。这说明我国金属工艺运用珐琅的历史是悠久的。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工艺未能继续发展,而到了明代,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繁荣和昌盛。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形、纹、色、光”四个字上,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第一是有好的造型,第二是优美的装饰花纹,第三是华丽的蓝料色彩,最后还要具有辉煌的镀金光泽。在明朝除了万历以外,各代几乎都有大量生产,尤以景泰年间制作最为精美,最为著名。明代的工匠艺师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也为人类创造出了这种前所未有的流芳百世的精美工艺。

清代的金银器更是发展到了典雅华丽的顶峰。在康乾盛世之时,全国各地的金银器生产非常兴盛,各地官员向皇室进贡的金银器多不胜举美不胜收。在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初八,两准盐政李质颖一次进贡珐琅制品即有15类30件之多,其中有宝座、卸案、卸塌,屏风等大件均存放在养心殿,园明园等处。还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为数众多的桌灯、天球、瓶罐、观音尊等等金银制品。故宫珍藏的金银摆件“天球”,是乾隆年间制作的一件工艺高超精美绝伦的金银摆饰品,她共用黄金2746两,珠宝3242颗,组成300多个星座,运用了金丝镶嵌,雕凿刻花、烧蓝镀金等等各种工艺手法,她集历代金银器制造工艺和景泰蓝工艺之大成,她代表了中国金银器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是历代金银器制造工艺的最高峰。她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历史和文明的印记。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金银器制造工艺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迹,无论王朝如何更替,无论岁月如何流失,都永远磨灭不了金银器工艺的璀璨光辉,永远掩盖不了她不灭的金光。

金银摆件技艺来源于远古,传承到现今,已经走过了3000多年的历程。金银摆件技艺经历过曲折,也创造过辉煌。金银摆件技艺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也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造,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和提高。